如何在丰富夏令营课程内容的同时在短期内建立起孩子们之间的友善与信任关系,是许多大学生志愿者团队面临的挑战。而成长法保课程或许可以成为这些解决难题的得力助手,为大学生有效开展实践活动提供多元服务和陪伴。
炎炎夏日,不抵志愿者的热情。这个假期,许多夏令营与支教活动正如火如荼进行。在上海国峯慈善基金会西遇平台的支持下,成长法保课程也随着三支大学生志愿者队伍走进湖北、湖南与福建三省,将儿童法治素养教育传递给更多学生。
海纳湘情队主题课课堂
这三个优秀的项目团队分别是湖北科技职业学院的晨曦公益爱心团队、大连海事大学的海纳湘情队和上海外国语大学雨滴公益社的黔心队。在成长法保项目组提供的主题课与部分模块课中,各团队根据时间安排和活动需求申请了不同的课程,积极参与线上培训,为夏令营活动开展做了充足准备。
线上培训合影
对于大学生志愿者而言,夏令营活动或许并不如想象中轻松。上海外国语大学雨滴公益社黔心队就发现,“夏令营与主题教学活动区别于日常学期模式,孩子们往往需要在活动期间适应新的集体,但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不能够很好地跨越年级、年龄和知识的壁垒,交流沟通中存在慢热、缺乏技巧等问题,难以在较短的时间范围内与身边的同学们达成良好的社会关系。”
这也成为了他们团队申请成长法保课程的动机。将普法与社会情感学习相结合的成长法保项目,通过体系化的课程切入,配合课程提供多元化教具,构建班级互爱、互助、有序的集体氛围,培养学生社会情感能力,恰好回应了项目团队的需求与期待。
晨曦公益爱心团队模块课“情绪管理”课堂
截至目前,晨曦公益爱心团队和海纳湘情队已经完成了各自申请的成长法保课程。就让我们跟随他们的记录,一起回顾精彩的法保课堂吧!
在“友善关系”模块课上,同学们通过书写班级关心手册,回忆被伙伴/同学关心的时刻。在志愿者老师的引导下了解关心别人的方法,明白关心别人是一种美德,是一种获得友谊的渠道。关心他人,能够收获幸福,不仅仅是被关心的人,自己也能收获满满幸福。之后,同学们又通过书写心形便利贴、张贴班级友情罐以及布置班级友善角等活动学会表达自己的“感谢”,让友善关系不断发展,营造友善、有爱的班级氛围。
在分享自己被关心的经历时,有很多同学分享的都是志愿者老师们关心大家的经历。有的是志愿者老师在他受伤时的关心;有的是志愿者老师在他与同学吵架时的关心;有的是志愿者老师在他生病时的关心。我们志愿者老师很感动,自己在传播爱的种子的同时也在被同学们记在了心里。
——晨曦公益爱心队
晨曦公益爱心队与学生合影
在上"我们在一起"这节课时,孩子们一开始没什么兴趣,认为和普通的班会课一样,都是要求他们干什么、怎么做。但当我说可以大家一起制定规则的时候,孩子们一下子都精神了,一直抬起头和老师互动,表达自己对于课堂的要求和想法,简直就像乙方突然翻身做主人一样。
在举手表决的时候,有后排的同学看到了自己的提议,站起来把手举得也别高,但最后竟然挠着头自言自语着“好像刚才是要安静举手”坐下了。下课后,还有同学要求检查刚才我们通过的决议,看看是否有问题。总体我感觉到孩子们有在享受规则制定的过程,逐渐培养起了孩子们的班级主人翁意识。
——海纳湘情队
海纳湘情队与学生合影
成长法保课程创造了一个自由平等的空间,让大学生志愿者能够陪伴孩子在趣味横生的课堂中探索自我、边界、关系、规则、协作,共同寻找答案,收获成长宝藏。相信无论是对孩子还是对志愿者而言,成长法保都给他们带去了一段快乐、难忘的夏日回忆。
学生画下法保课上的绘本角色送给志愿者
愿成长法保能走进更多大学生志愿者的视野,陪伴更多学生勇敢探索世界,在假期短暂的相遇中传递爱与善意的微光,让彼此的共同经历与进步成长成为夏日最明丽的风景线。